2021年12月29日,長江干線啟動全面推進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治理模式:船舶水污染物實行“船上儲存、交岸處置”。該模式2020年最先在重慶試點,形成了重慶“零排放”方案。因船舶污染防治效果明顯,由此推廣至長江干線。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重慶聚焦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調整運輸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推廣新能源,積極打造綠色航運,讓重慶經濟“含綠量”更足,黃金水道正源源不斷地釋放出“黃金效益”。
打造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
推進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
船舶污水“零排放”模式,即船舶經改造后,增加了污水收儲倉,鉛封了排污口,航行中產生的污水在收儲倉儲存,靠岸后將污水交付處置。
2021年12月10日10時,位于涪陵清溪鎮的長江重慶段首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正式投運。船舶靠停服務區后,連接排污管,在躉船污水接收裝置前掃碼排放船舶污水,點擊智能污水流量計獲取排污數據進行交付。當日,隨著“泰馨5”緩緩靠岸,工作人員來到船舶污水接收區域,只用了以上三步,就完成了該船舶污水的自助交付。
重慶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服務區設置1個停泊(過駁)基地、5艘專用服務躉船,提供船舶檢修、生活供給、環保和管理等服務。之所以稱為綠色服務區,主要因為這里為過往船只提供水上垃圾污水全接收、全免費、零排放服務,且配備全智能污染物接收和智能裝置計量設備。
事實上,這種“零排放”治理模式,自2020年起,重慶就開始試點。重慶海事局、重慶市交通局、重慶市城市管理局等職能部門協同推進“船-港-城”體系建設,形成以碼頭接污為主、流動接污為補充的港口接污新模式,暢通“零排放”船舶便捷交付污染物通道。
目前,全市已經建成豐都等16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設施、1764個船舶污染物固定或移動接收設施,碼頭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覆蓋率已達100%。
“此舉讓船舶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成為‘過去式’?!敝貞c黃金郵輪安全管理部部長雷兵表示,公司7艘游船一年在長江干線共可減排污水約2萬噸、垃圾2000噸。
來自市交通局和重慶海事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重慶段轄區276家航運公司,共3400多艘重慶籍船舶以及到港外港籍船舶實現了“零排放”。同時,我市還在內河率先建成長壽川維、涪陵澤勝2處化危品洗艙基地,年洗艙能力已達到900艘次,實現了洗船污水“零排放”。
在港口和船舶推廣新能源
全市岸電供應能力泊位達215個
“現在好了,碼頭和船舶都安裝了標準化岸電設備。船靠岸后,就可掃碼搭岸電并進行結算,這讓江水更清了?!?月5日,在果園港,民生輪船相關負責人指著港口的岸電系統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他們公司完成了31艘集裝箱船和滾裝船岸電改裝,一年可減排約200噸二氧化碳。
所謂岸電,是指靠泊港口的船只關閉船舶自備輔助發電機,使用港口方提供的清潔能源向主要船載系統供電。
據測算,一艘中型集裝箱船靠港期間24小時排放的PM2.5污染物,相當于50萬輛國四重型貨車一天的排放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廣港口岸電項目,出臺了內河第一個岸電地方行業技術標準,在全國首創“雙供電浮躉”技術,這讓港口、碼頭告別了黑煙、嘈雜的柴油發電時代。
重慶海事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已建成岸電供應泊位215個;全年共推動完成1112艘運輸船舶受電設施改造,船舶使用岸電約710萬度,減排大氣污染物約3000余噸,減排成效同比擴大50%。
在新能源推廣方面,2019年,巴南麻柳率先建成長江干線首個岸基式LNG加注站,在長江上游率先投用純LNG動力船。2020年,重慶投用國內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船。
重慶還率先在全國內河開展了燃燒重油船舶拆除或封存重油設施行動,362艘重慶籍燃燒重油船舶已經全部拆除或封存燃燒重油裝置;拆解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老舊船舶3000余艘,以及關停了航道沿線非法碼頭和拆解了餐飲船舶。目前,我市船舶單位能耗已降至2.4千克/千噸·公里。
開行水上新航線
引入鐵路專用線 推動多式聯運
2021年7月14日上午,重慶多式聯運樞紐型港口之一的江津珞璜港,同時開通兩艘集裝箱班輪:“川渝水水中轉班輪”和珞璜港至上海港集裝箱班輪。
此次珞璜港至上海港班輪搭載的140個集裝箱,集結了三個省市的貨源,分別是:通過重慶珞璜港專用鐵路線來渝的貴州水泥熟料;在宜賓港乘坐首班“川渝水水中轉班輪”到達的四川元明粉;通過大貨車運來的產自重慶江津的成品紙和卷紙。
“川渝水水中轉班輪”運行于四川宜賓港至重慶江津珞璜港之間,水上運行里程約330公里,一次運載貨物量最大可達到3250噸(212個標箱)。“這種多式聯運方式,是我市科學調整運輸結構,大力發展江海直達運輸、實施綠色航運的一個重要舉措。”重慶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公鐵、公水聯運相比單一的公路運輸,可提高運輸效率30%,減少貨損貨差10%,降低運輸成本20%,減少高速公路擁堵50%,促進節能減排1/3。
近年來,重慶加大鐵路、水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開工建設了一批港口鐵路集疏運中心鐵路專用線,已形成以中心城區果園港、萬州區新田港、涪陵區龍頭港、江津區珞璜港鐵公水多式聯運型樞紐港口集群,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運輸。
同時,重慶積極開行水上新航線。如自2020年以來,民生輪船就相繼開通了重慶港—廣元港、重慶港—廣安港、重慶港—南充港等水上航線。
一系列舉措,讓長江黃金水道釋放出“黃金效益”:2020年,重慶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年吞吐能力分別突破2億噸、500萬標箱;全市鐵水聯運量達到2038萬噸,較“十二五”末翻一番;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達到14.5%,較“十二五”末下降2個百分點。
(轉載自中國港口網)